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军史上的今天
中国人民志愿军功勋火炮盘点
时间:2023-10-28 15:48 星期六 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 字体: | |
收藏:
分享到:
|
|
  •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口径繁杂、样式各异,被称为“万国牌”,主要是由于这些武器装备基本都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缴获的,包括日制、美制、英制、捷克制等等以及国内兵工厂生产的各类武器。从战争第二年开始,志愿军一方面利用缴获的军械物资弥补不足,另一方面积极在武器生产制造方面争取技术援助。战争后期,一批国产武器(以仿制为主)开始装备志愿军。

    在军事博物馆负一层兵器大厅,就陈列着不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使用的火炮,我们从中选出了部分功勋武器,为大家一一讲述它们的赫赫战绩。

    — 01 —

    「日本造四一式75毫米山炮」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zLzEwLzI4LzEwNTY1OTg4X2dpZg==

    ◆文物背景

    该型炮为日本大阪炮兵工厂在1906年研制、1908年完成试制的75毫米山炮。以明治时期编年标准,1908年为明治四十一年,故此炮得到“四一式”编号。山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比较流行的炮,最大特点就是轻便,适合在山区等交通不便的地方作战。

    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使用的日制火炮如“四一式”山炮等,一部分是抗战时从日军手中缴获的,一部分是解放战争中缴获国民党军的。

    ◆主要性能数据

    口径:75毫米

    初速:343米/秒

    最大射程:6500米

    全重:539千克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zLzEwLzI4LzEwNTY1OTg5X2pwZw==

    1952年,志愿军某部8连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这门炮支援步兵,击溃美军多次进攻,掩护步兵坚守坑道并配合夺回表面阵地,歼灭美军1000余人,荣立集体二等功。

    — 02 —

    美国造M1式155毫米榴弹炮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zLzEwLzI4LzEwNTY1OTkwX2dpZg==

    ◆文物背景

    该炮是志愿军的战利品。M1式155毫米榴弹炮是美国1941年定型、1943年量产的大口径火炮。该型炮主要执行师以上作战纵深内火力支援任务,也可承担反炮兵作战任务。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M1式155毫米榴弹炮4035门,在美军所有口径105毫米以上的支援火炮中,产量位居首位。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zLzEwLzI4LzEwNTY1OTkxX2pwZw==

    ▲馆藏油画《英雄阵地上甘岭》 作者范迪宽

    抗美援朝头两次战役中,志愿军缴获了大量美式装备,其中就包括M1式155毫米榴弹炮。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炮兵某团5连用这门炮连续击溃美军十余次集团进攻,击毁美军105毫米口径以上榴弹炮48门、迫击炮3门、坦克7辆及弹药库10处,全连荣立一等功。

    ◆主要性能数据

    口径:155毫米

    初速:546米/秒

    射速:1至3发/分

    最大射程:14955米

    全重:5427.6千克

    运动方式:机械牵引

    — 03 —

    「美国造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zLzEwLzI4LzEwNTY1OTkyX2dpZg==

    ◆文物背景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大量使用的一种轻型野战压制火炮,以准确性和威力著称。

    军博陈列的这门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曾在志愿军抗美援朝中创下赫赫战绩。1951年10月,在反“秋季攻势”守卫938.2高地的阻击战中,志愿军炮兵某连3班使用这门火炮,强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经过两天激战,击溃了敌人两个营以上兵力的3次集中冲锋,还压制了敌人的两个火力点和1个迫击炮群。为此,全班荣立一等功和“愈战愈强”锦旗,该炮获得“二级英雄炮”的称号。

    ◆主要性能数据

    口径:105毫米

    初速:472米/秒

    射速:2至4发/分

    最大射程:11155米

    全重:2030千克

    — 04 —

    「苏联造1939式37毫米高射炮」

    10星功勋高炮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zLzEwLzI4LzEwNTY1OTkzX2dpZg==

    ◆文物背景

    当你看到军事博物馆陈列的这门37毫米高射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炮身上的10颗红星,这是它战绩的象征。

    该型炮是苏联1937年在瑞典M34型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基础上研制的,也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的轻型防空武器。最初口径为45毫米,后经改进,1939年定型为“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从苏联购置了一批该型炮。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zLzEwLzI4LzEwNTY1OTk0X2pwZw==

    ▲志愿军炮兵向敌轰击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高炮独立第11营2连在开城地区击落敌机30架,其中该连3班用这门炮击落敌机10架,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火炮防盾上的10颗红星,就是辉煌战绩的见证。

    ◆主要性能数据

    口径:37毫米

    初速:880米/秒

    射速:80发/分

    最大射高:6700米

    有效射高:3000米

    全重:2100千克

    — 05 —

    「苏联造M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zLzEwLzI4LzEwNTY1OTk1X2dpZg==

    ◆文物背景

    该型炮是苏联20世纪30年代研制、1939年装备的,是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的火炮之一。1951年,中国从苏联采购该型炮,到1951年底,志愿军全军共有苏制122毫米榴弹炮249门。后来中国获得生产许可量产,命名为“1954年式122毫米榴弹炮”。

    在1952年10月14日的一次战斗中,志愿军炮兵某团9连就用这型炮,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发射96发炮弹,把集结了敌人2个营兵力的一条大山沟炸成一片火海,粉碎了敌人的进攻。9连因战绩辉煌,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主要性能数据

    口径:122毫米

    初速:515米/秒

    射速:5至6发/分

    最大射程:11800米

    全重:2450千克

    — 06 —

    「苏联造BM-13火箭炮」

    “喀秋莎”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zLzEwLzI4LzEwNTY1OTk2X2dpZg==

    ◆文物背景

    1939年,苏联制成世界上第一款火箭炮,秘密命名为BM-13型,该火箭炮发射原理类似于我国古代发明的火箭,是一种多身管的自行火箭发射器。该火箭炮采用多轨道定向器,电子打火,点燃火箭弹尾端的推进装置发射。火箭的战斗部装有TNT炸药,落地后发生剧烈爆炸,杀伤目标。它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大显神威,刚投入使用时出于保密原因,没有命名专门的名称,只是在炮架上有个生产厂的字母标记“K”,当时苏联正流行一首《喀秋莎》的歌曲,同时“喀秋莎”本身又是苏联姑娘的常用名,于是就被苏军士兵亲昵地叫做“喀秋莎”。

    抗美援朝时期,我国从苏联购买了该型火箭炮。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炮兵第21师第209团使用此型火箭炮,迅速、准确地进行了10次齐射,摧毁了敌人8个阵地,大量杀伤了敌人。毛主席在战后指出:“今年秋季作战,我们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的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该团也被授予“百花齐放、震破敌胆、战士最爱你,敌人最怕你”奖旗一面。而据美国媒体报道,上甘岭战役美韩军与志愿军伤亡比例达到2.3:1,而美韩军伤亡有70%是志愿军炮火杀伤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喀秋莎”火箭炮造成。此后,志愿军开始称呼“喀秋莎”火箭炮为“炮兵之王”。

    ◆主要性能数据

    弹径:132毫米

    最大速度:355米/秒

    最大射程:8500米

    一次齐射时间:7~10秒

    如今,这些功勋武器虽已不再使用,但它们所代表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坚,必将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责任编辑:谢进
点赞: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