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3月12日是我国新森林法颁布后的第一个植树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多次谈到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植树、护树的好传统。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实施,陕西全省157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在毛乌素沙地,数百万亩流动沙地披上绿装,塞上风景换新颜。
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绿化工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国土绿化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国完成造林677万公顷、森林抚育837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283万公顷、防沙治沙209.6万公顷,有力保障“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重要贡献。
植树节的由来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部队官兵展开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节意义
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
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自动的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天然除尘器: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
氧气制造厂: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细菌的消毒站: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天然的消音器:绿化可以吸收声波,减低噪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