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军官退役工作,比往年起步稍晚。
作为很多战友跨入社会的一次重要抉择,难免感到迷茫、焦虑,不会选择,不敢选择。
对此,我们回访了近年来接收安置的部分转业干部,介绍三名“老转”的抉择历程和发展现状,与即将退役的战友们分享、探讨。
突出技能,岗位对口业更精
空军某场站卫生队医师陈鹏,专业技术十级,曾在空军总医院心内科进修,技术过硬。
因父母年迈无人照顾,无奈2016年选择回太原计划安置。
按照当年太原市“量化赋分、积分选岗”安置政策,陈鹏既可以选择体面的市直单位公务员编制岗位,也能选择擅长的医院事业编制岗位,这让他有些困惑。
移交组通过与本人深入交流,综合考虑他在军队医院学习(进修)和基层医院实践近16年,但从未在管理岗位工作锻炼的实际情况,如果选择公务员岗位,必然要放弃专业,去从事不擅长管理业务,并不利于长期职业发展。
最终,陈鹏经过慎重考虑,放弃公务员身份,选择到个人擅长、专业对口的太原市某医院(三甲级)心血管内科就业。
此次回访得知,参加地方工作后,陈鹏迅速适应岗位需求,因为业务孰练、工作努力很快成为科室业务骨干,工作三个月后就开始独立进行冠脉介入手术,平均每年冠脉造影手术达500台次,PCI手术100台左右。
2020年疫情来袭,他毅然选择冲锋在抗疫第一线,并入选山西省优秀退役军人。
不畏难事,甘做事业奠基人
空军某团副营职参谋郭晓龙,2001年招飞入伍,2006年因身体原因停飞,而后10年驻扎内蒙古艰苦地区从事地面工作。
2016年因单位改革编制调整,选择回太原计划分配,安置到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综改区)。
离家多年的他,本想在岗位选择时回离家较近的综改区下属太原市高新区,这样能多一点时间陪伴父母、照顾孩子,多为妻子分忧。
但报到当天,领导却征求郭晓龙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选择到刚刚筹建、条件艰苦、远离市区,但下一步要重点开发的潇河园区工作,他一时陷入两难。
通过与移交组沟通分析,潇河园区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但是属于山西省重点发展区域,对个人长远发展更加有利。在取得家庭支持后,本人毅然选择到距离市区50公里的综改潇河园区工作。
郭晓龙几年如一日奔波在项目地块的每一寸土地上,贴心、精准、高效的为园区企业服务,用汗水和艰辛开创着“担当有为、倍道而进、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潇河精神。
2018年,郭晓龙被山西综改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登太原市“时代新人榜”。
挖掘优势,换个战场再冲锋
空军某旅管理科科长马慧明,1981年出生,因年龄偏大发展受限,2020年退役选择回太原市自主择业。
当时地方经济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经营困难,且本人长期从事部队管理工作,经历较为单一,没有技术特长,就业初期连连碰壁。
移交组结合个人特长、爱好、年龄等方面综合分析,建议他从比较擅长的管理方面进行择业,这样既能够尽快适应工作,也能边干边学,积累工作经验。
最终,马慧明顺利应聘到山西某安保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岗位,从事企业日常管理。
工作后,他根据安保公司性质和企业领导思路,运用在部队积累的管理经验,为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管理措施并加以落实,有效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
近期回访得知,在太原市某新开发旅游区项目中,马慧明发挥部队苦干实干作风,加班加点严密组织,顺利在2021年五一黄金周营业前组建起一支素质过硬的安保团队,受到景区领导和公司高层的认可。
素材来源:空军驻山西省人事移交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