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军史上的今天
2021年转业指标
时间:2021-09-15 11:42 星期三 来源:军友在线
【 字体: | |
收藏:
分享到:
|
|
  • 后台很多读者咨询,有关转业安置的问题,综合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谈一下。

    在所有退役方式中,转业之所以受到大多数人青睐,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它是现有条件下个人利益最大化的。

    虽然说当初很多人入此门来,未必是冲着能够曲线进入公务员队伍之目的,但要说时至今日,能够支撑许多人咬牙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是还能转业,相信不会遭到太多人反对。

    哪些人可以转业?

    改革以后,呼声最大的就是转业干部,干部都想转业,想早点走。

    老单位上尉A连长对我说,早就不指望转业了,他只求满足6+3后复员能顺利走人,这可能是很多想复员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在某边远地区服役的中尉B指导员,他觉得,6+3在内地复员应该不会有什么难度,转业就别想了,但是在艰苦边远地区复员都不会那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常态化强制轮岗,但是这个在阶层日益固化的现在很难实现。

    总体的猜测是,概括来说转业可能是给三类人准备的:

    不满足逐月。

    军地两用的专业技术干部。

    双项满足条件的。

    一是不满足逐月,但是又因为各种原因必须退役的(比如身体原因、家庭原因,这类人不会很多);二是军地两用的专业技术干部;三是既满足逐月又满足转业条件的福利。

    大家一起排名(参战的、营主官优先,然后再看贡献、职级、军龄等),名次高的,自由选转业或者逐月,名次低的只能逐月,或者选择明年继续排名,直到达超龄。

     具体来说可能会倾向以下几种:

    ①衔高于职、衔高于岗的大龄尉官:

    应是重点安排转业的对象。判断条件应同时考虑任尉官军衔的年限和年龄,新的12个大礼包,尉官最高服役年限延长到40岁,倒不必太在意,因为目前仍处于过渡时期,指标分配到各单位后主要是按综合条件的先后排列,它是一个相对条件而非绝对条件。至于正营中校等因为接近逐月门槛,应为视情安排。

    但是,衔高于职、衔高于岗的大龄军官,个人觉得不能当问题看,他们职务前期慢了,大多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单位天花板就那么高,或者长期在外工作,在外工作,也是为组织工作,不是嘛?如果按衔选拔,这个群体之前职务过慢的短板就解决了,会释放出巨大的动力出来,这才是出台政策的根本初衷。

    别动不动就让人走,或者动不动让人不走,盘活现有人力资源远比重招强。重招吃的亏还不够多吗?真的要换的,应该是顽固不化的一些领导,而不是技术人员,参谋干事。火车快不快看的是车头,磨合好的咕噜和齿轮是宝贝,经历了一定里程说明质量好。

    ②技术干部转业趋势:

    尤其是四十岁左右的,八级九级干部。有转业,但在直通车和优先安置之外,可能对技术干部并不友好。逐月、退休是对技术干部的主要设定。

    ③“四类人员优先安置”:

    作战部队师、旅、团、营级单位主官”等4类“优先安置”人员。这个也不科学,如果以前干过这些岗位的,后来把位置腾给别人了,就不优先转业安置了?做过贡献,再说不干主官不转业不是更不能发挥人才效应。

    逐月vs转业哪个好?

    看下军官退役的顺序,退休,转业逐月,复员,转业比逐月难,标准可能比逐月还要高,设计的初衷就是让你逐月,少数人才能转业,军官和公务员的比重相比,是少数,所以要牺牲奉献,还是应当考虑后路,或者及时止损。

    如果转业不得,勉强逐月也只是解决温饱,那在职期间提升自身能力,是谋打赢的能力还是出去谋生的能力?

    关于逐月与转业的走向,某勤务保障大队的C队长,是正营少校衔,他觉得,从条件来看,逐月和转业有点倒挂,一般情况下,满足逐月条件必定满足转业,按照“服役时间越长,退役待遇越好”的原则,16年干龄逐月应该总体好于15年干龄转业啊,这样一来只可能有两种后果,要么逐月的退役金很高(这应该是不太可能),要么转业收的很紧(名额少、竞争大)。

    逐月vs转业哪个好?这是一个问题

    答案就在两者的门槛哪个高?如果如果两者门槛一样高或者转业门槛低,人人(军官)都会选转业,这是趋利避害的必然选择。

    如果转业门槛高,那些去意已决的军官将不得不选择逐月,他们能够接受逐月待遇不如自主的新政。新政必须将转业门槛弄得比逐月高一些,否则所有人(军官)将选择转业。

    逐月领取退役金,导向是解决了生活无大忧的问题,却并没有解决社会政治地位更稳固、更没有解决“阶层晋升”的问题。在一个官本位文化流行的社会里,这样的职业归宿显然不是一般人最理想的结果。

    当然,有人会认为从农民子弟到城市平民已经是一种阶层晋升了,但人们习惯的比较参照系是当年同他一起高考进入社会的同龄人,“逐月领取退役金”的退役军人固然有生活无大忧、没有那么大工作压力的优势,但在社会地位上、特别是建立在权力基础之上的“人脉”方面显然不如当年考入地方大学的同龄人,甚至也不如当时就直接踏入商海的未上大学的同龄人在经济、生活基础上更有积累。

     当转业成为救命稻草时,军人职业吸引力在哪里,尊崇在哪里?总说军人待遇比公务员高,为啥那么多军人想转业?

    必须承认,人们选择一种职业,最开始是出于个人价值的实现,那时也未必会想着将来转业安置,谁还没做过将军梦?可一旦有了家庭、孩子特别是事业受挫不得不承认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就不得不考虑巩固职业积累,以及职业是否能够产生“实现阶层晋升至少不掉落”的增值需要了。

    转业,到底卡不卡指标?

    从一些公号的推文消息来看,以后的退役指标,甚至可能只有总量控制而不再有具体分量控制,也就是可能不会再具体到转业指标几个、复员逐月指标有几个了,这给各级组织极大的自由裁量权。

    没有指标限制,也就不会再发生“指标分配不均”“条件把握不均”“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这样的类似问题;没有指标反而能够回到一切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指标——战斗力标准。

    那么问题来了,以后不再给予每个团级单位固定的退役总数量指标、每个团级单位当年能总共退役多少人由自己决定,还是仍然分配给各团级单位固定的退役总数量指标、但是各单位自行裁量四种退役方式的比例?

    其实最大的矛盾是工作环境,多数基层干部背景离乡,处于“1人服役、全家奉献”的状态。对转业来说,除了安置条件优越外,能够照顾家庭是转业的重要原因。

    新政策对家属医疗、儿女上学都有了较好导向,具有较强的鼓励作用,但终究解决不了陪伴带来的伤痛。所以,适合长期、想长期的基层人多半是驻地干部,怎样解决好基层的异地问题,希望政策上越来越明朗。

    9月转业工作啥时候开始?

    9月摸底开始,那么安置条例不出来,转业工作就不能开始吗?

    这恐怕还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和一位老领导跟我聊天中,说了一段话---

    “最快确定拟退役对象时间在3月或者退役对象批复时间在3月还算说的过去。转业安置可不是说安置马上就能安置。况且,已经明确3月底前完成新军线套改,不是完成调整。套改完后就会调整干部了,大概和往年时间不会晚太多。”

    根据以往的工作步骤,往往在上一年底的12月份,开始转业摸底,目前仅就转业摸底这一步骤说,事实上已经推迟。但是转业工作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工作,即使是摸底工作开始晚了,也未必就说明其他工作就都会跟着“一步晚,步步晚”。

    2021年转业摸底工作之所以会延迟,主要是因为从2021年1月1日起,逐月领取退役金这个新的退役方式走上历史舞台,目前逐月领取退役金的退出门槛、退役金计算办法都没有公开,这个东西不出来,是很难让官兵进行选择的。

    逐月领取退役金的具体办法,都在《退役军人安置条例》里面,这个条例何时能够出台仍是一个未知数。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尽管该条例可能未必很快出台,但其中一些基本原则已经达成军地共识(其实主要还是由军委确定的),那么也完全可以通过暂行办法的形式,进入2021年转业通知里面。至于具体安置办法,通常是在下半年展开,时间还早暂时可以搁置。

    写在最后

    部队改革的落脚在于提升战斗力,提升战斗力关键在于人的积极性,人的积极性在于四个方面一是薪酬待遇,二是学习提升到什么,三是成长进步空间是什么,四是未来费保障是什么。

    从目前来看,薪酬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有吸引力,但是对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业仍然差距比较大,这部分人心意不一定稳定,还有转业的想法,二是在部队学习提升了什么,从目前部队的管理模式来看,还是迎检开会,拔草,带车,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没有为以后的生活提供法码,与人的期望有太大差距。

    三是成长进步的空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改革落地后,前慢够快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没有成长进步的空间,堵死了大多数的晋升路,加之晋升人为干预比较大,不同地区不同单位提升的标准也不一样,晋升无望的人必然没有什么积极性;

    四是后路的担忧,没有很好的后路,没有很好的保证,解决不了家庭问题,解决不了退出机制后的保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关于军人待遇的问题,如随调,子女入学等基本保障问题,就栓不住人心。今天的付出不能为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待遇和政治地位,我觉得就不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所谓的转业安置,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图一个心安的退路。

    作者:兵路


责任编辑:谢劲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