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军史上的今天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首创大兵团伏击战典范
时间:2022-07-20 09:23 星期三 来源:军友网
【 字体: | |
收藏:
分享到:
|
|
1932年冬,蒋介石调集50余万大军,以顾祝同为总司令,陈诚为前敌总指挥,开始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军事“围剿”。
  • 我对黄陂最初的认识,是“千崖万壑供野宿,羊肠鸟道笑津迷。半夜松涛动山岳,中天月色照须眉。工农儿子惯征战,四破铁围奇中奇”的诗句。

    1933年3月初,正率领江西地方武装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的江西省军区总指挥陈毅得悉黄陂大捷,诗兴大发,喜赋了这首《乐安宜黄道中闻捷》。

    在陈毅元帅诗句的吸引下,我来到江西省宜黄县黄陂地区。通往黄陂大捷主战场大龙坪的山路九曲回肠,郁郁葱葱的竹林沿着蜿蜒的山路一直向上延展。山路两旁,战壕遗址还在,见证黄陂大捷胜利的参天古木还在。

    1932年冬,蒋介石调集50余万大军,以顾祝同为总司令,陈诚为前敌总指挥,开始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军事“围剿”。

    这是回望历史的深刻总结。第四次反“围剿”时,毛泽东虽已失去了兵权,但周恩来和朱德排除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从国民党军进攻时采取新战略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了红军前三次反“围剿”作战的成功经验,指挥红1方面军7万将士,首创红军大兵团伏击战典范,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

    国民党军采取分进合击方针,向南丰、广昌推进,企图一举歼灭红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然而,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不顾敌情实际,连续四次拒绝了周恩来提出的红军的战略是“调动敌人,于山地运动战中解决”的建议,命令红1方面军攻打敌坚固设防的南丰城,以进攻战打破“围剿”。

    1933年2月12日黄昏,南丰县城外枪炮声大作、山鸣谷响,战场上传出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红3军团冒雨向南丰县城外围发起猛烈强攻,守敌毛炳文师依托坚固工事坚守待援,红军攻击进行了一夜,只夺得南丰外围10多个堡垒,歼敌不足一个营,而自身却伤亡400余人,担任主攻的红3军团第3师师长彭遨及两名团长牺牲。

    此时,陈诚获悉红军围攻南丰后,令南丰守军据城固守,同时急令其各纵队迅速增援,企图合围红军于南丰城下,红军腹背受敌,情况万分危险。

    越是身临险境,越要勇敢于出奇制宜。周恩来与朱德、刘伯承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决定仍采取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法,实行战略退却,把强攻南丰改为佯攻,将主力秘密而迅速地转移到敌人前进的右翼宜黄南部,伺机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以赢得战场主动权。

    周恩来、朱德从全局高度精细筹划,遂以红11军佯装主力由新丰街附近东渡抚河,向黎川佯动,以迷惑和吸引敌军;红军主力则在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

    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这一正确的战略决策成为红1方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胜利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关键。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给予了高度肯定:“第四次反‘围剿’时攻南丰不克,毅然采取了退却步骤,终于转到敌之右翼,集中东韶地区,开始宜黄南部的大胜仗。”

    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需要群众基础,人民就是红军的手和眼。丰都战役中失去右眼的刘伯承元帅深情地谈到:“只要你是为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而战,战争夺去你一只眼睛,群众会给你千万只眼睛;夺去你一只手,群众会给你千万只手!”正是无数只手,无数双眼,让敌军在红军主力隐蔽待机的10多天里,始终不明红军主力在何处。

    首战目标的选择,应制造并抓住敌军在运动战中暴露出来的弱点,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实行运动战的速决战。

    战机来了!急于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的敌第1纵队(3个师),分兵两路由乐安、宜黄向黄陂地区推进,企图迂回黎川包抄红11军的后路。红1方面军首长敏锐地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战机,迅即指挥红军主力神速而又隐蔽地前进到黄陂以西地区,预先设伏于登仙桥、黄陂之间的山区,准备以大兵团伏击运动之敌。

    天公作美,黄陂地区连日以来下着蒙蒙细雨,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2月27日,敌52师正在登仙桥和黄陂之间行进,隐蔽在这一带密林中的红1、3军团主力突然向运动中的敌军发起猛烈攻击。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yLzA3LzIwLzEwMDM4NTI3X2pwZw==

    随着“砰!砰!”几声清脆的总攻枪响,山谷两侧的红军猛烈开火,并迅速将敌截成数段,使之首尾不能相顾。红9师师长李聚奎率部直插大龙坪,包抄猛袭敌第52师师部,敌师长李明中弹被俘,不久毙命。激战至次日上午,左翼红军将该敌大部歼灭。

    英雄身上敢打必胜、献身使命的坚定信念,最能凝聚召之即来、来之能胜、战之必胜的强大力量。

    红军右翼红5军团等部向被包围的敌59师发起全线进攻后,敌军在炮火掩护下,拼死突围,在这紧要关头,红5军团第39师师长王树亚身先士卒,带领着战士们像决口的急流,喊着杀声冲下山来,一排排手榴弹和密集的子弹向敌人飞去,敌人成片倒下,纷纷后退。在短兵相接中,冲在最前面的王树亚不幸中弹牺牲。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yLzA3LzIwLzEwMDM4NTI4X3BuZw==

    英雄精神海天张,铸造了人民军队的铁血精魂。战至28日上午11时,敌第59师除两个团残部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灭在摩罗嶂山区,敌第59师师长陈时骥被俘。此役,红军共歼灭敌军1万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朱德元帅后来说:“那都是最精锐的兵,有最新式的捷克轻机关枪几百挺,还都是一枪未放过的……”

    军事战略学认为,要确保战争最终目的顺利达成,应在首战后,接续组织快速、精准的后续行动,巩固扩大首战效果。黄陂大捷后,红军主力仍秘密返回东韶、洛口一带的山中集中,隐蔽待机,准备“仍选敌一翼,求于运动战中消灭之”。

    在黄陂损兵折将后,陈诚重新调整部署,改“分进合击”为“中间突破”的战术,以求搜寻红军主力并与之决战。

    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周恩来致电苏区中央局并转中央,提出“待机侧击敌之后纵队”:“我们已调11军,18日可至广昌西北……牵制并抑留敌进攻广昌之前纵队。我主力决以待机姿势,准备侧击敌之后纵队,并首先消灭其行动中后卫部队,以便连续作战,各个击破敌人。”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yLzA3LzIwLzEwMDM4NTI5X3BuZw==

    古人云:“地之险易因人而险。”3月21日,隐蔽在东陂、草台岗(草鞋岗)一带山地的主力红军,放过敌先头部队4个师,乘大雾突然向敌后卫两个师发起猛攻,实施分割包围。红3军团由西南向东北,红1军团由东向北主攻,红12军配合由北包围草台岗并钳制东陂。

    硝烟弥漫着天空,在双方战斗最激烈之际,红军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和凶猛的炮火,与敌军短兵相接,反复冲锋,白刃战肉搏10多次,战斗打得十分艰苦,红军伤亡很大。红12军政委黄苏在战斗中负伤,红3军团党务委员会委员彭绍辉和第3师师长洪超在指挥作战中被打脱了手肩。

    短兵相接勇者胜。经过1天的激战,敌第11师被歼灭大部,敌残部犹如惊弓之鸟,纷纷撤退,红军取得了草台岗(草鞋岗)大捷。这场战斗,基本歼灭了蒋介石嫡系、陈诚赖以起家的、素称没有打过败仗的国民党第11师,师长萧乾、师参谋长和第31旅旅长均被击伤,独立旅长程君峰被击毙,敌第9师派出一个团增援敌11师时,在东陂附近被歼灭。

    /a/L2NvbnRlbnRfZGV0YWlsLzIyLzA3LzIwLzEwMDM4NTMwX3BuZw==

    时任红1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在回忆录中写道,红1方面军在三周之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近3个师2.8万人,俘敌师长2人、旅长2人,缴枪1.8万多支、大炮40门,从而成功打破了敌人的“围剿”。

    蒋介石对这次“围剿”惨遭失败极为沮丧,他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唯此次挫失惨凄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毛泽东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战役胜利作出高度评价,这一“胜利是空前光荣伟大的胜利”,它给蒋介石“以最致命的打击”。

    星光不问赶路人,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纵观当今世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战争形态加速演进,战场空间全维拓展,军事理论加速迭代,在这个“你醒来太慢就干脆不用醒来”的“秒杀”时代,亦步亦趋走不出新路。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让我们焕发历史创造精神,挺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永葆“石破不可夺其坚”的气魄。变革不停歇,人民军队正朝着实现建军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景色!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宋海峰

    作者为《江西日报》社高级记者,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谢劲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