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须符合哪些基本条件?
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对象主体从师级以下部队选拔,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入伍前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其中,本科毕业的,应当是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经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录取且取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毕业生;研究生毕业的,应当是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
本科毕业的年龄不超过26岁,研究生毕业的年龄不超过29岁,其中,在驻西藏和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部队服役的少数民族士兵,年龄可以放宽1岁(截至当年1月1日);
服役满1年、不超过3年(截至当年6月30日);
历年的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等次,且历年个人年度军事训练成绩均为良好以上;
参加军队组织的体格检查,且结论为合格。
符合哪些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士兵可优先推荐提干?
符合上述基本条件,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优先推荐:
中国共产党党员;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者“双一流”建设学科的相关专业毕业的;
所学专业为军队建设急需的;
担任过建制班班长半年以上(截至当年6月30日);
专业技术尖子;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
体育运动队骨干。
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必须是“四有”优秀个人吗?
这个问题的确有很多战友关心。为此,我们咨询了2021年、2022年成功提干的几位战友,据介绍,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明确,从士兵中招收选拔军官应当从“四有”优秀个人中产生。但后续有关部门下达的通知中也明确,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或者相应层级表彰的大学生士兵提干,对“四有”优秀个人的表彰可不作要求。2023年这方面的政策是否会有调整,请战友们等待官方发布的信息。
2023年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文化统考与往年相比有何变化?
有关部门发布的2023年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文化科目大纲显示,2023年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文化统考有以下几个变化:一是考试科目进行了调整,原来的科技知识70-80分,调整为科技素养400分(科技知识200分、分析推理200分);原来的军政基础知识130-150分,调整为军政基础知识200分(军事100分、政治100分);原来军事职业能力70-100分,调整为军事职业能力150分(军事职业知识80分、综合运用70分)。二是试卷分值从原来的300分调整为750分;三是考试时长从原来的150分钟调整为180分钟。
2023年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文化复习如何提高效率?
第一,紧扣考纲,在深入研究中弄清考试范围和要求。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文化考试大纲已在强军网上发布,考生可通过登录强军网“军队院校招生信息平台”,进入“政策指南”栏目,点击浏览或下载,下载网址为 http://www.zsxxw.mtn。提干文化统考到底要考哪些科目?各科多少分?考试的范围是什么?需要重点掌握哪些知识点?这些常见的疑问,在大纲里都有答案。可以说,用好军考大纲,是考生提高文化统考胜算的一大捷径。
第二,注意变化,在仔细对比中找准考察重点。从近几年军考情况看,每年军考大纲修订之处,往往就是当年军考重点考察的内容,特别是新增的内容,命题时涉及的概率极高。因此,建议大家重点阅读大纲前面的“修订内容说明”,将新版考纲与去年的考纲对照起来看,找出不同,确定重点。从新发布的2023年提干大纲来看,军政基础知识中的军事和政治,变化主要是结合时事热点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删改。军事主要增加俄乌冲突相关内容;政治主要增加了二十大主题、成果等内容。军事职业能力主要增加了综合运用方面内容,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部(分)队战备、训练、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能力。科技知识,主要充实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的前沿科技知识,包括材料技术、通信技术、导航定位等相关内容。
第三,用好教材,在稳扎稳打中全面打牢基础。军考教材是考生复习备考的基本蓝本。分析历年考生的体会,可以得出一条基本经验:用好军考教材,弄懂军考教材,是提高复习效果和考试成功率的关键。那种脱离教材“自行其是”的复习,只会是事倍功半。大纲列举的是考试范围的纲目,教材呈现的是考试内容涵盖的知识点、例题和解题示例等。对照大纲列出的考点,到教材里面去找内容详解,结合教材里的知识解读、试题示例,再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就会不断夯实知识基础。目前,2023年士兵提干的官方辅导教材还未发布,据非官方消息,预计12月下旬会正式出版,届时本平台会第一时间告知大家。
第四,重在理解,在融会贯通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顾名思义,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的对象都是大学生毕业生,其文化基础比其他类别的军考考生要扎实,因此考察的重点并不在那些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综合素质。复习备考中,除了必须掌握的识记内容,如军事和政治的基础知识点之外,重点要锻炼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大纲中明确的分析推理,主要就是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能力,考生要注意这方面的练习。
来源:部分素材源自人民陆军、中国民兵、西陆强军号、喀喇昆仑卫士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