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很多人普遍感到焦虑。
感觉到生活压力很大。
被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所缠绕。
特别是,我们广大的退役军人群体,更为突出!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以,给予退役军人一种终身的保障呢?!
事实上,国家出台的各种退役安置政策,贯穿的就是这种思想。
首先,我们要清楚:退役军人的安置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
无论是哪种政治制度,哪种发展水平,都没有完完全全处理好。
也都不可能让每名退役军人满意。
特别是,那些经常打仗的国家,其退役军人的安置更是问题重重。
今天,一个同事告诉我,他家一个在西藏服役16年的亲戚即将退役。
目前,纠结于是拿着170万左右的退役金复员,还是拿70万左右选择安排工作?
其亲戚和家里人,更多的倾向于,拿钱,不要工作。
说实话,普通家庭,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能够拿到170万现金。
但我却给他讲了一个邻居的故事——
邻居的兄弟也是在西藏服役16年的老兵,2019年退役。退役前,因为知道我也是当过兵的,且也是服役16年安置工作的。
因此,就向我了解地方的安置情况和现在的工作情况。
当时,也面临着上面那位战友同样的情况。
但4年前,金额要小一些。
花100万买个体制内的工作值得不?
最终,这位战友选择了复员拿钱回家,应聘到了我们当地一家企业里。
每个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买社保。
也不是很辛苦!
他当时觉得,赚大发了。100多万,回家换了车,往老婆的公司里投了几十万扩大规模,剩的存到银行吃利息,一年还有几万元的收益。自己有个稳定的工作,而且还交社保。比去体制内强多了!
可谁知道,转眼就遇到了疫情,企业经营恶化,全员降薪。
而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其爱人经营的公司也出了问题……
几年下来,我看到他,本来就不多的脑门儿越来越亮了。
腰也没有刚回来时那么直了!
也不好详细问他的情况。
前一段,看到他在小区里遛跶,一幅心情沉重的样子:原来,企业裁员,他失业了!
40多岁,想找个合适的工作真不容易。
听那语气,准备去隔壁小区应聘保安。一个月2000元不到。
“先干着吧!”他抽着烟,叹着气。
愁眉不展!
前几天,和当年一起转业回家的战友聊天发现,当时凡是不要工作回来自己创业的,没有一个混出来的。
绝大多数基本上都是几年内就把退役金赔完了……
有的人都找不到了。没有他的任何信息。
而选择要工作的战友,虽然过得一般,但都还马马虎虎的,房子车子不算好,但都有。再加上老婆孩子,过着小日子。
其实,我给同事算了一笔账——
看起来,100多万挺多的。但人性决定了,大多数人拿着这些钱,就会拿来换房换车改善生活,紧接着就会通过投资、创业等方式,想让钱生钱。
创业,几乎是九死一生。
真正成功的非常少。
而对于将近40岁本来本钱就不多又没有什么资源背景的退役军人来说,只要不成功就只能成仁了。
是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城市里有一些做小生意的人挺挣钱的。
但我们不知道,第一,他们挣的是辛苦钱。
那种苦,一般人,包括我们很多吃过大苦的退役军人,也未必能吃得了。
另外,就是我们只看到他挣钱的时候,没有看到他之前可能很多年都不挣钱,甚至亏。
就真的以为,挣钱很容易!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那就是正常情况下,如果自己不创业,打工的黄金时间是20-40岁。
而很多战友,一回来实际上就40岁了。
在就业市场,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力。
特别是,在50岁以后,没有专业能力和积累的人,基本上就没有办法打工了。即便是找个工作,工资也非常低。
我们再看一看,体制内,如果当地的安置质量较高,有编制的话,每个月基本上都能到5000往上,再加上公积金、职业年金等收入和附带的社保、医保等待遇,复员拿钱的账,根本就算不过来。
退一万步讲,按照现行的政策,复员后自谋职业,哪怕是自己每月交社保,退休时每月差不多也就是拿2000元左右的退休金。
而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央企国企,到退休时,保底有4000往上的退休金。
另外,还有医保,体制内享受的是职工医保,体制外享受的是居民医保。
在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去一趟医院,就会明白两者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年轻时无所谓,到了老了,经常会同医生打交道……
这个账很少有人会算。
实际上,我们的安置政策,就是在力求给那些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一个终身的保障——
比如,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或央企、国企。
比如,通过逐月领取退役金的方式,让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在退役后能够有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
所以,希望战友们在选择安置方式时,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算大账,不要算小账。
很多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更为重要。
选择对了,只需要顺着走就行。
选择不对,越努力可能错得越远。
因为,方向都错了呢。
作者: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