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34年7月15日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组成
1934年7月15日,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正式开始,也成为后来红军进行伟大长征的序曲。
1934年7月初,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出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同时调动与牵制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减轻中央苏区压力。
由毛泽东和朱德等联合签署的这份《宣言》,全文约2600字,除重申愿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停战协定外,并提出抗日的五项具体主张,包括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出卖领土主权,反对“中日直接交涉”,反对承认伪满洲国;“立刻宣布对日绝交”,宣布一切中日条约和协定无效,动员全国陆、海、空军对日作战;武装全国民众,组织义勇军与游击队,直接参与抗日战争,积极支援东北义勇军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等。
1934年8月1日,在瑞金举行的阅兵典礼上,朱德率领受阅红军举行了抗日宣誓,毛泽东在讲话中说:“苏维埃政府与革命军事委员会已下令全国红军随时准备随着先遣队出发。” 在印刷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赶印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等宣传材料,共160万份,供北上抗日先遣队沿途宣传和散发。
1944年7月15日
▲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华中局、山东分局、冀鲁豫分局、北方局、冀察晋分局、晋西北(即晋绥分局)、李先念等,通告时局近况:蒋介石军队的颓势及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胡宗南调十个师入豫参战,对边区威胁虽有减轻,但封锁依然存在,反共行为依然继续;英、美、苏记者在边区及美军事人员18人不日可到延安;国共谈判无进展,仍在进行中;日本继续向内地深入,国民党内部矛盾可能导致重庆发生重大事变;我党在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敌后战场,虽有新发展,但困难仍有很多,日寇将向我们施行残酷进攻,经济困难极大,决不可粗心大意,失去警惕性等情况。
1945年1944年7月15日
▲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广东区党委及王震、王首道:华南问题的关键,在于你们能否不错过时机,在一年内建立起真正有群众基础的粤北、湘南、赣南山区根据地,创造湘粤赣桂边根据地。你们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向粤北、赣南、湘南的五岭山区,建立湘粤赣桂边以五岭为中心的根据地,迎接八路军南下部队,合力创造华南新阵地,配合华北、华中,进行对日反攻作战,并于日寇消灭后,能够对付国民党必然发动的内战。
▲苏浙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撤回到长兴县仰峰岕地区。日寇投降,新四军解放溧阳城以后,移驻溧阳县城附近仙人山一带。北撤前曾南移至宜兴张渚。
